「 律途对话·AI时代 」旨在汇聚法律界资深人士与科技前沿探索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行业的深刻变革,为法律人,尤其是青年法律人,在时代洪流中寻找方向、把握机遇提供真知灼见。
本期为该系列第一期,主题为:
AI浪潮下,青年律师的破局之路
栏目特邀两位拥有二十余年丰富经验的法律“老兵”——贺倩明律师与张嘉良律师,结合自身职业经历与对法律科技的深刻洞察,分享他们的思考与建议。
贺倩明
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国内知名律所高级合伙人、主任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智慧法律专委会主任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得理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EMBA
从公司法务、律所主任到法律科技创业者,横跨法律实务与科技前沿的复合型专家。
张嘉良
华商(长春)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资深委员(连任第十四届)
吉林省律师协会监事(原分管青年工作副会长)
从东北腹地到国际舞台的法律拓疆者。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卓越践行者,以近三十载的执业积淀完成了从吉林本土律所到大湾区国际法律服务平台的跨越式发展。
两位律师围绕“青年律师如何在AI时代破局”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既有对律师职业本质的深刻洞察,也有对AI技术影响的理性分析,更提供了从客户服务、个人IP打造、案源开拓到拥抱AI的具体方法论。
他们的共识是:专业为本、诚信立身、客户至上、拥抱变化。
本文整理了两位律师对话的核心要点,期待与读者共同学习探讨。
专业为王,价值创造是核心
张嘉良律师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业务做不好”是律师最大的硬伤,专业能力是赢得客户信任、形成复购的“亘古不变法则”。
贺倩明律师
律师的本质是提供专业服务,找到你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点,并将其做到极致,是获客和发展的基石。
心术要正,坚守底线
张嘉良律师
“心术正”是青年律师成长的第一要素,要怀揣公平正义的发心和社会奉献的情怀,急功近利、触碰底线、丧失道德规范是最大的“坑”。
贺倩明律师
专业和为人是伴随整个职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韧性、耐心与热爱
张嘉良律师
起步艰难是常态。持久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是支撑律师走过漫长职业生涯的关键。
极致客户体验:响应与情绪价值
张嘉良律师
及时响应是基础,客户对律师的首要抱怨往往是“响应不及时”。手机24小时开机,迅速进入状态,让客户感受到“信赖的律师就在身边”。客户是用来感动的,不是用来搞定的。
贺倩明律师
提供情绪价值是护城河,客户寻求律师时往往伴随困惑、焦虑甚至恐惧。律师需要提供安全感、稳定感,化解客户的情绪负担。要站在客户立场,耐心倾听、调整预期、陪伴跑完全程。在AI能高效处理信息咨询的背景下,提供深度的情绪价值和人性的沟通连接,是律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坦诚沟通,建立信任
张嘉良律师
勇于承认不足,坦诚面对专业盲点,并推荐更专业的律师,反而能赢得客户尊重。“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强装全能会适得其反。
贺倩明律师
设身处地,立场鲜明:律师要明确立场,首先是法律和公平正义,其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必须设身处地为当事人思考,才能真正赢得信任。利用客户焦虑心理搞“心理战”促成成交不可取。
信任构建非一日之功
贺倩明律师
信任的构建是专业、为人、服务精神等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需要时间浇灌。
认清现实,调整预期
张嘉良律师
律师行业并非快速致富的捷径,要对初期的艰难有充分预期。
贺倩明律师
把重心过度放在“搞关系”、“喝酒社交”上,是本末倒置。人脉是信任要素之一,但非全部。
找到价值连接点
贺倩明律师
获客的本质是找到你的价值与客户价值的对接点。要关注新的业务场景(如低空经济、AI立法、自动驾驶、出海服务、数据合规等),提升在特定领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打造个人IP,塑造专业标签
贺倩明律师
实力是根基,IP是综合实力的呈现,需要时间沉淀。没有专业实力支撑的IP是空中楼阁。
张嘉良律师
要“一米宽,一万米深”,青年律师应当在垂直领域建立不可替代性。
清晰定位与专业传播
张嘉良律师
回顾早年通过电台、电视台公益普法积累IP的经历,发现拥抱新媒体(公众号、视频号、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 是关键。
贺倩明律师
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客户群,需根据自身专业领域和目标客户选择合适平台,用专业的方法(写文章、讲座、直播)传播价值。
贺倩明律师
AI对IP打造的4点赋能:
内容生产提效:AI可5倍以上提升撰写营销文案、专业文章的初稿效率(需人工注入个人风格)。
算法经营:客户开始用AI(如ChatGPT)辅助决策选择律师。律师需学习“经营算法”,优化线上存在感,让AI更精准推荐自己。
平台连接:拥抱像得理律助这样的法律科技平台,利用其AI咨询与案源匹配功能触达客户。
洞察AI自身需求:AI技术本身催生大量新的法律服务需求(立法、合规、伦理等)。
战术选择:挖井、修渠、布网
贺倩明律师
律师获客有三种模式:
挖井式: 在单一专业点深钻,做到极致(如张律师早期刑事专业)。
修渠式: 投入时间精力建立一条稳定的客户来源渠道(如早期的人脉圈经营)。
布网式: 建立系统化的客户获取与维系网络(如利用平台、算法、多维度IP传播)。青年律师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路径组合。
AI是强大的效率工具
张嘉良律师
AI在高效精准检索、类案分析、文书生成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价值,能大幅提升律师效率。
贺倩明律师
AI是法律服务的“重要连接器”,能降低咨询成本,弥合供需信息差。
人机协作,不可替代
贺倩明律师 张嘉良律师
AI无法替代律师的核心价值:
复杂解决方案提供: AI目前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有限。
出庭代理等专属服务: 特定法律服务需律师亲自执行。
深度情绪价值与人际连接: AI难以完全模拟人的共情与深度沟通。
价值判断与伦理考量: 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是AI不具备的。
AI是青年律师弯道超车的机会:
提升竞争力: 熟练运用AI工具的青年律师,在效率上可能超越不使用的同行。
拓展案源新途径: 通过经营算法、利用法律科技平台,青年律师能突破地域和人脉限制,触达更广泛客户。
切入新兴蓝海: AI技术本身及其驱动的产业(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数据要素等)催生大量新型法律服务需求,为青年律师提供差异化竞争赛道。
竞争加剧的现状
贺倩明律师
当前青年律师面临四大竞争压力:律师同行内卷、法务公司等“野蛮物种”竞争、AI替代威胁、社会经济结构转型。
应对法务公司等竞争
张嘉良律师
法务公司满足了下沉市场对简单、低价法律服务的需求,其商业模式有效。光靠“骂”不行。
青年律师消化竞争的关键在于深耕专业度,拉升服务价值。避免在低附加值、易模块化、易被替代的领域纠缠。通过专业能力、服务质量、品牌公信力形成区隔。
贺倩明律师
青年律师可以研究竞争理论(如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孙子兵法),掌握市场规律和科学打法。
张嘉良律师
青年律师要善用科技武器,拥抱像得理法搜这样的科技平台,是律师在竞争中掌握“火器”的关键。
未来展望:两个空间与乐观前行
贺倩明律师
未来律师将在物理空间和日益重要的AI数字空间并行发展。
张嘉良律师
科技将打破地域壁垒,通过逻辑解决方案+AI,带来全新服务模式。未来将出现“不会用AI的人”和“人机合体的人”两个世界。拥抱AI,与之协作,是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同蒸汽机时代,马匹依然存在,但不再是主要交通工具。
贺倩明律师
历次技术革命(蒸汽机、电气、信息)虽带来阵痛,但最终增加社会总财富和就业机会。AI浪潮亦然,将为法律行业创造更多新机会,青年律师应积极拥抱,充满信心。
AI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法律人进化的催化剂。青年律师的破局之道,在于以技术为矛、专业为盾,用“人机协同”重新定义法律服务价值。
正如张嘉良律师所言:“未来律师的战场,不在法庭,而在每个人的手机里。”
「 律途对话:AI时代 」下期将对话成安博士,共同探讨“AI时代刑事业务的新模式与新机遇”。
嘉宾介绍PROFILE
成安
四川卓安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庭立方刑事律师机构创始人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四川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

「 律途对话:AI时代 」栏目将邀请更多法律与科技领域的嘉宾
共同探索法律行业的未来图景
敬请关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