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至11月,深圳大学法学院联合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得理法律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共同开设了“法律与人工智能”前沿课程。课程内容从法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到NLP和AIGC前沿技术,再到法律实务中的AI应用,最后落脚于人工智能的安全与伦理问题,为学生呈现了AI+法律完美结合的多元主题。
本栏目精选学生反响最为热烈的课程内容,由授课专家根据教学实践精心整理和编辑推出。
作者丨张莹雪
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
法律文书的撰写是法律专业人士的核心技能之一,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法学院学生而言,掌握这一技能尤为重要,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进行提升。
今年10月24日,我有幸与深圳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同学们共享一堂课的时间,探讨法律文书写作及其中AI技术的应用,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够清晰地传达文书写作的关键点、核心要素,以及现代AI技术如何为文书写作带来工具和方法上的革新。这不仅是一次教学机会,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以下是经过编辑和整理的授课内容,现与大家共享。
01
法律文书的重要性与AI的介入
法律文书是法律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书的写作不仅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还必须遵循严格的法律逻辑和语言规范。一份精心撰写的法律文书,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写作者的法律专业素养,它不仅是我们法律人的另一张名片,更是我们专业形象的直观体现。无论是呈递给律所合伙人、提交至法院,还是递交给客户,文书的质量和表达方式都能让人一窥写作者的专业水准,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
设想一下,如果一位法律专业人士提交的法律文书内容混乱、格式不当、逻辑不清,那么他将难以通过文书有效传达信息和观点,甚至可能让人失去仔细阅读的意愿。
因此,我们在进行法律文书写作时,不仅要精心雕琢每一字句,梳理清晰逻辑结构,还要运用规范的格式和语言来呈现。最终,我们的目标是使文书既具有专业性,又具备良好的可读性,以服务阅读者的心态,有效地传递我们的观点,从而使观点更容易被接受。
想要达到以上文书写作的目标,无疑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脑力,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写作过程,而是一场对思维的深度磨砺和精炼。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推敲,反复打磨每一处细节,以确保文书的逻辑严密和论点鲜明。此外,还需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法律研究,以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梳理案件的基础信息逐一输入文档。在这一切完成后,我们还需要对文书进行细致的语言修饰和严格的错误校对,以确保文书交付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从业者无疑会面临种种挑战和痛点,尤其是在执业初期,面对“大型法律文书”如代理词、法律服务方案的撰写,受畏难情绪的影响,往往需要进行好长一段时间的“心里准备”,才能开始下笔。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在保证法律文书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法律从业者的痛点呢?
科技进步或许能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多款法律AI产品,通过智能化的功能,来辅助我们进行法律文书写作,从而减轻法律人的负担。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分析法律问题、检索法律条文、汇总类似案例、整理案件信息、甚至提供文书结构的建议,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文书的核心内容和逻辑构建。甚至对于程序性法律文书或简单的合同,我们都可以通过指令,由法律AI智能助手直接生成。以此,通过科技的力量,我们不仅能提高文书写作的效率,还能确保文书质量,让法律从业者能够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文书写作的挑战。
02
AI在法律文书写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本次课堂分享中,主要是以六个课题、三个法律AI工具为主,进行了AI在法律文书写作中具体应用的演示,这三个AI工具分别是得理科技的小理AI、阿里旗下的通义法睿、Moonshot的kimi(使用产品的展示仅以个人习惯为例,不代表不认可其他产品)。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三个课题为例,简要探讨AI工具的应用。
在已有法律文书的基础上
利用AI工具快速起草另一份法律文书
当我们手头已有一份《民事起诉状》,并需要基于此起草一份《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时,可以将《民事起诉状》上传至AI工具栏,并提出相应需求指令,即可立即获得一份申请文书。
像是小理AI的法律大模型有二十余款对应功能,可在总对话框中复制起诉状内容,并提出要求撤回第二项诉讼请求,书写一份《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其即可自动生成对应本文。

注:点击进入小理AI体验入口
此外,也可以通过“文本分析”功能,直接上传《民事起诉状》文件并提出修改或生成的具体要求,从而快速获得所需文档。
而通义法睿平台,使用者可通过“文书生成”窗口,输入法律文书的具体生成需求。虽然目前该平台仅提供起诉状和答辩状两种固定模式,但也能生成其他简单的法律文书。生成的内容和格式基本符合要求,但仍需人工进行复核和调整。
在kimi网站中,操作方式同样是通过对话框上传《民事起诉状》,同时提出撤销第二项诉讼请求,生成《变更诉讼请求申请书》的指令。但由于Kimi擅长通用型文本写作而非专门的法律写作,因此在内容表述和法律文书格式上稍有欠缺,需要再行手动修改和完善。
通过上述步骤和演示,我们可以看到AI工具在辅助起草和修改简单法律文书方面的效率优势。它们在减少重复输入基础信息和执行简单修改指令方面表现不错,可以极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减少手动编辑的时间。
提炼、汇总文本信息,帮助总结案情
当我们需要将几份文件中的基础信息提炼汇总,并形成一份案情总结文件时,可使用AI的文本解析、提取功能,形成一份案件事实简述。
在法律实务中,将分散于多个文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和汇总,以形成一份精炼的案情总结文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任务,常常会耗费我们大量时间。那么在任务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如何高效且准确的完成信息的提炼与汇总,并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或其他顺序,进行文本的呈现,可能会给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那么使用AI工具,像是小理AI的文本分析功能、通义法睿的文本阅读功能、kimi的问答框均可帮助使用者快速完成此项工作。相较而言,擅长本文工作的kimi,在信息汇总上的表现更为突出。



法律问题的高效分析与
法规案例的快速检索
在书写涉及多个争议点或需要深入分析法律问题的文书时,争议法律问题的研究、检索较为耗时,也最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结论的正确性,还涉及到结论是否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和司法案例支持。因此,高效、准确进行法律研究与法规案例检索,常常成为我们在法律文书撰写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对此,小理AI依托于得理法搜数据库的优势,能够在法律研究(包括法规分析、类案检索、审理思路等)及AI对话方面,给予使用者很大帮助。
同时,通义法睿的法律检索、法律咨询也能够给出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而Kimi因不属于法律型AI工具,在此课题的演示中我们使用了MetaLaw的争议焦点分析功能进行替代,也获得了良好的体验效果,特别是类案展示方面,MetaLaw呈现的案例相关性较高。
得益于AI技术的发展,法律问题的快速分析及依据的搜索展示,可以极大提升法律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使得法律文书的写作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案件的深入分析和策略制定,同时验证自身观点,巩固观点的佐证依据,将繁琐的基础研究工作交给AI来完成。
此外,在合同文本自动生成与审修、类案检索报告一键生成、键入案情自动起草起诉状等方面,AI工具均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帮助我们解决文书写作中的一些痛点,囿于篇幅限制,在此不多赘述。
03
AI法律文书写作的合规性思考
当前,AI在法律文书写作应用中面临着三大挑战:
首先,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焦点。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对此建立和完善数据保护机制,保障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伦理与法律责任问题也不容忽视。AI生成的法律文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谁享有该文书的著作权,以及因文书内容错漏导致的相应责任应如何归属,这些问题目前仍存在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同时,AI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尽管AI技术在法律文书写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AI系统可能缺乏对特定法律领域或复杂法律概念的深入理解。这可能导致在生成法律文书时,无法充分考虑到所有相关的法律要点和细节,从而影响文书的质量和适用性。因此,对AI技术在法律领域的持续改进和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此,在法律AI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律工作者作为法律文书的签字人,无论如何都负有对文书质量的保证责任。我们可以借助法律AI来提升工作效率,减轻文书写作的痛点,但不可推卸自身的审查责任,仍需确保每一份法律文书都能准确反映法律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写在最后的话:
在当天课程接近尾声时,我向大家分享了“到底如何才能完成一份优秀的法律文书”的终极秘诀,那就是“改、再改、再改改”,永远不要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自古以来,能够即兴成章、挥毫成文的才子佳人罕有,但通过不懈训练和持续改进,使每一次思考更加周全严谨,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这个过程也许痛苦,也许枯燥,但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对书写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对专业技能的精进,当一份令自己满意的文书终于呈现在眼前时,那份成就感和自豪感是无可比拟的。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勉励之言,现与诸位分享,愿我们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共同进步,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