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hatGPT, DeepSeek等工具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简称GenAI)推向大众视野以来,已过去不短的时间 。围绕这些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当前效用和未来影响,我们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热潮。
然而,在喧嚣的市场声音之外,人们究竟在如何 真正地 使用这些工具?它们是否真的在帮助我们减轻工作负担、提高生产力,或是以新的方式思考问题?
本文共2421字, 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人员启动了一项调查研究。他们深入挖掘了Reddit、Quora等热门在线论坛,摒弃了“文本摘要”、“营销文案生成”这类泛泛的描述,转而收集了成千上万条来自普通用户的真实分享,寻找那些具体的、生动的、在真实生活和工作中利用GenAI获益的案例。
研究者认为,当人们看到他人如何有效利用一项技术并从中获益时,便会跟进效仿。因此,通过呈现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用例,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并加速GenAI的积极应用。
本文将结合HBR在2024年和2025年发布的两份调查报告,介绍这些研究的核心发现,特别是那些最受欢迎的GenAI应用场景及其演变。
GenAI应用的快速演变:从2024到2025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AI的热度持续升温,投资飙升,新模型(如DeepSeek、Grok)不断涌现,提供了更多选择。技术本身也在进化,例如能够提升答案质量的“思维链推理”开始应用,语音交互让用户在驾驶等场景下也能使用AI,同时使用成本大幅下降,普及度进一步提高。对比2024年和2025年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GenAI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演变。
2024年的GenAI,由于刚进入主流视野一年多,虽然已有数亿用户,但许多人仍持观望态度,甚至对其用处表示怀疑。HBR的首次调查发现,应用场景广泛分布于生活和工作的多个领域,大致可归纳为六大主题:
内容创作与编辑 (23%)
技术援助与故障排除 (21%)
个人与专业支持 (17%)
学习与教育 (16%)
创造力与娱乐 (13%)
研究分析与决策 (10%)

(2024年使用生成式AI的TOP100场景,出自HBR)
这显示了当时AI应用的广泛性,既有工作场景也有休闲场景,既有技术性任务也有创意性活动。
而到2025年的Top 100榜单中,有高达38个是新进入的条目。最显著的主题变化是“个人与职业支持”类别大幅增长,成为占比最大的主题。
(2024年与2025年六大主题占比变化,出自HBR)
这印证了一个事实:关于如何使用GenAI,人们仍在积极探索和变化中。
Top 100核心场景:从技术辅助到情感支持
那么,根据最新的(2025年)研究,哪些是人们最常使用的GenAI场景呢?排名前十的用例显示出一个显著趋势:应用正从纯粹的技术性、任务性转向更具情感化和关乎自我实现的领域。

令人瞩目的变化是,“治疗/陪伴”跃升为排名第一的应用场景。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AI进行结构化的心理支持,处理悲伤或创伤;二是将其作为持续的社交和情感连接的伴侣。用户反馈显示,AI疗法具有全天候可用、成本低廉(甚至免费)以及无需担心他人评判的优势。一位来自南非的用户提到,在当地心理健康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LLMs为人们提供了可及的帮助。
紧随其后的是两个新进入前五名的场景:“规划生活”(2)和“寻找人生目标”(3)。人们开始利用AI来整理待办事项、规划日程(例如,“我让它帮我制定了客人来访前的房屋清洁整理时间表” ),以及更深入地探索个人价值观、克服障碍和进行自我发展(例如,建议下一步行动、重新定义问题、帮助保持专注)。
除了这些高居榜首的应用,其他热门场景也展示了GenAI的多样性:
强化学习(#4):用户将AI作为学习伴侣,解释课程难点、巩固知识。“我用ChatGPT作为学习指南,解释在线数据分析课程中一带而过的内容,并补充到笔记里,效果非常好”。
更健康的生活(#10):AI可以根据用户的宏量营养素需求生成食谱,简化了饮食计划的制定。“现在我只需根据每餐需求询问食谱,拿着清单购物就行了,简单多了”。
制定旅行行程(#24):用户利用AI规划详细的旅行路线,包括住宿、餐饮、景点推荐,并优化时间。“我让ChatGPT制定详尽的假期行程,包含乡村住宿、必看景点和小众秘境,同时减少开车时间,结果堪称完美”。
争议罚款(#83):AI能够协助撰写申诉文书。“我因进入公交车道收到80英镑罚单,让ChatGPT写了申诉信,最终罚单被撤销了。如果自己写,我可能就直接交钱了”。
(2024年的研究中,排名靠前的场景则更偏向任务导向,如创意生成 (1) 、精准搜索 (3)、编辑文本 (4)、起草邮件 (11)、编写Excel公式 (#14) 等,这些场景在2025年依然普遍存在,但相对排名有所变化。)

(2025年使用生成式AI的TOP100场景,出自HBR)
关键趋势:AI正更深层地融入人类生活
综合两份报告,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个关键趋势:
1.情感与个人成长需求凸显
除了治疗和寻找目标,人们还用AI来增强自信(18)、进行深度对话(29),甚至尝试与逝者互动(#33)。这表明AI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满足人类内在的情感和发展需求,这超出了许多专家最初的预期。
2.专业知识的普及
GenAI正在降低获取专业服务的门槛。无论是理解法律文件、编写代码、获取税务指导还是医疗建议,AI为普通人提供了更便捷、低成本的途径。当然,研究也提醒需谨慎对待AI建议的准确性。
3.人机协作是主流
尽管AI能力强大,但绝大多数用例中,人类仍然扮演着关键角色——负责提出需求、核查结果、并最终应用AI的输出。例如,在创意生成(2024年排名#1的用例)中,AI是辅助思考的“完美队友”,而非完全替代。
4.用户认知与担忧并存
随着使用经验的积累,用户对LLMs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清楚如何有效提问。但同时,对AI的政治正确性、数据隐私风险、记忆能力不足以及是否会让人过度依赖、削弱独立思考能力等问题的担忧和讨论也日益增多。
关于AI对教育的影响尤其引人关注,家长和教育者担心它可能被用于舞弊,但也认识到其作为学习工具的潜力。
总结
《哈佛商业评论》的这两次调查清晰地表明,生成式AI并非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全球用户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解决具体问题到满足深层情感需求,创造着真实的价值。
尽管关于其长期影响的讨论仍在继续,但了解这些来自普通人的真实用例,无疑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项变革性技术的当下,并为迎接其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或许,正如一些用户所期待的,未来的AI将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建议,更能主动执行任务,成为真正的智能代理。技术和应用场景都将持续演进,而理解用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