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动态
帮助中心
生态合作
律师入驻
人才招聘
关于我们
APP下载
登录
免费注册
热点跟踪>详情页>

重点解读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

2025-08-11 00:00:00

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布,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在此基础上,2025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从五部分提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旨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本文基于小理AI文本分析功能生成核心解读,经编者系统梳理后,提炼《指导意见》的亮点内容及关键条款深度解析,助力读者精准把握政策要义。



01

内容亮点

Key Points


1)平等保护原则深化

  • 市场准入平等: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在建设工程、房地产等领域案件中,依法认定市场准入放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破除区域壁垒和行政垄断。

  • 法律责任平等:明确“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强化对民营企业产权和利益的平等保护。


2)融资与账款支付保障

  •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供应链融资、非典型担保等新型融资方式,依法规制“高利贷”“砍头息”,打击非法放贷,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 账款支付刚性约束: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强化对拖欠主体的强制执行,破解“拖欠账款”难题。


3)创新与新兴产业保护

  •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保护力度,完善惩罚性赔偿适用规则,遏制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推动专利民行交叉案件程序衔接。

  • 新兴产业规范引导:研究数据产权、人工智能纠纷裁判规则,支持数据要素流通和人工智能合法应用,促进新业态健康发展。


4)司法程序优化与权益救济

  • 规范涉企强制措施:严禁超范围、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优先采用“活封活扣”,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 冤错案件纠正机制:建立涉企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台账,加大提审和异地再审力度,明确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界限,防止“以刑代民”。

  • 信用修复与惩戒平衡:区分“失信”与“失能”,实行失信惩戒分级分类,畅通信用修复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和解、重组盘活资产。



02

对市场的影响

Impact on the market


(1)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信心 通过平等司法保护、破除行政垄断、规范涉企执法,有效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稳定市场预期,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2)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打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引导企业合规,推动高质量发展 通过惩治内部腐败、规范股东行为、完善公司治理,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助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4)服务“走出去”战略 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发布涉外商事典型案例,帮助民营企业防范跨境法律风险,支持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03

核心条款解读

Interpretation of Key Provisions


条款1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 

解读:市场准入是民营经济参与竞争的首要环节,部分领域存在的隐性壁垒和行政垄断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该条款要求在审理涉及市场准入的民商事、行政案件时,严格适用全国统一负面清单制度。在建设工程、房地产等领域案件中,准确把握市场准入放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依法否定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效力。通过妥善审理行政许可、行政协议等案件,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的行为,确保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从司法层面破除“玻璃门”“旋转门”障碍,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制度空间。


条款4

依法助力拓宽融资渠道

解读:本条明确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司法支持路径,依法认可供应链融资中的“仓单质押”“应收账款保理”等非典型担保以稳定金融机构预期;持续健全信用信息共享与修复机制,防止因涉诉信息更新不及时影响企业融资;同时,严格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抽贷断贷等行为,严厉规制“高利贷”“砍头息”等非法放贷及转贷犯罪,旨在通过司法手段有效缓解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民营经济破解融资困境提供法治保障。


条款5

着力促进解决拖欠民营经济组织账款问题

解读:民营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常处于弱势地位,账款拖欠问题直接影响其资金链安全和持续经营能力。本条聚焦民营企业“应收账款拖欠”痛点,通过司法手段强化账款支付刚性约束。通过开通“快立快执”绿色通道,实现案件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全流程提速,确保中小企业账款及时回笼;对恶意拖欠主体,依法采取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等措施,并通过“交叉执行”等机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条款9

推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解读:本条旨在通过司法裁判规范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及债权人权益。要求法院依法惩治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企业、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等滥用权利行为,支持中小股东通过股东代表诉讼维权;对经营僵局案件,引导通过股权转让、分立等方式化解,防止内部治理失序阻滞企业发展,维护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与中小股东权益。这一机制有助于维护股东与公司之间财产独立、责任分离的现代企业产权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组织建立规范高效的内部治理体系。


条款14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解读:本条核心在于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防止“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实践中存在的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不清、涉企财产权保护不力等问题影响企业信心。该条款强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要求法院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界限,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作为经济犯罪处理,依法惩治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侵犯产权的犯罪行为。通过研究出台民刑交叉案件司法解释,明确法律适用标准,确保民营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不受侵犯,筑牢民营经济发展的产权司法屏障。


条款16

依法纠正涉企冤错案件

解读:本条体现“有错必纠”的司法理念,为民营企业提供权利救济保障。

1.甄别标准:重点审查三类案件:

  • 定性错误:将正常融资、股权纠纷等经济纠纷认定为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

  • 证据瑕疵:主要依赖口供定案,缺乏客观证据或关键证据存疑;

  • 程序违法:超期羁押、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停滞。

2.纠错机制:

  • 建立“涉企冤错案件台账”,对“以刑代民”案件优先复查;

  • 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久拖不立、立而不审”的再审申请,可直接提审或指令异地法院再审,避免“程序空转”;

  • 纠正后,依法返还已执行财产,无法返还的需按市场价值赔偿,并协调相关部门恢复企业信用、返还营业执照等经营资质。


条款22

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

解读:简单化、“一刀切”的失信惩戒可能导致企业失去发展机会,本条体现“惩戒与修复并重”原则。对因客观原因暂时“失能未失信”的企业不予纳入失信名单;对轻微失信企业,可给予1-3个月宽限期,在宽限期内履行义务的不予惩戒。例如,某制造业企业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暂时无法支付货款,若其主动与债权人达成分期履行协议,法院可不将其纳入失信名单。信用修复方面,企业履行义务后,法院应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同时推动与金融机构、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确保修复结果在信贷审批、招投标等领域得到认可,帮助企业回归正常经营。


条款23

坚决纠治涉企审判执行中的突出问题

解读:本条聚焦司法作风问题,规范涉企审判执行行为。要求法院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坚决纠治趋利性执法、扩张管辖、人为制造异地管辖等问题,有力整治不规范执行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执行措施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通过巩固深化专项行动成果,以严格公正司法稳定预期,以善意文明司法激发活力,确保民营经济组织在审判执行环节获得公平对待,提升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效。


小理AI法规政策解读操作指引


STEP 1: 

进入小理AI「文本分析」功能,选择 [资料解读] - [法规政策分析],上传要解析的文档。



STEP 2: 

上传文档后,可参考系统自动设置的指令词,或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修改,示例:请对《(法规政策名称)》进行政策解读,关注政策发布背景、政策亮点、政策发布后对市场的影响等,字数不限。



STEP 3: 

根据小理AI生成的结果,可以追加指令,通过多轮对话完善解读报告内容。

例如:请扩充有关核心条款解读的内容:(1)把相关内容所依据的具体条文序号列举出来;(2)把现有的要点化形式扩充为完整的段落;(3)语言表述要更具有法律专业性和严谨性。


 


STEP 4: 

最后,完整阅读报告内容,进行人工复核,一份【底层法规政策+基础解读+律师经验完善】的法规/政策解读报告就完成啦~



访问【得理科技】官网 www.delilegal.com

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解锁更多法律大模型应用


相关知识
裁判观点 第121期 | 一文速览最新发布10批典型案例及5条裁判要旨 法律商机周盘点丨20+招投标信息两周内截标;浙、黑、蒙等多省释放重点商机 以人为本:为什么推广人工智能必须采取人性化策略? 欧盟AI法案触发法律科技成本激增;调研显示88%中国法律人已用AI丨法律科技简讯 裁判观点 第120期 | 一文速览最新发布10批典型案例及5条裁判要旨
得理产品
得理法搜
查看更多
法律数据新一代智能引擎
得理律助
查看更多
专为律师打造的智能助手
得理法问
查看更多
"AI+律师"一站式法律服务

在线客服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企业文化
  • 企业荣誉
  • 律师入驻

得理产品

  • 小理AI
  • 得理法搜
  • 得理律助
  • 资讯动态

联系我们

  • 咨询热线:0755-26907610
  • 投稿邮箱:admin@delilegal.com
  • 公司地址:
    深圳市丨南山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2层201、210、211室
得理公众号
得理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24 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9348号
粤ICP备180456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