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2月8日,某明星后援会的微博账号发布一条微博如下:
从这条微博的内容来看,M明星的后援会向粉丝介绍贷款用以购买其周边产品,贷款额度最低为该明星60份单人封面专辑的价格(约16000元)。贷款必须用于购买M明星的周边产品,借款人须与出借人签订借款合同、提供身份证、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2月13日,该账号被新浪微博永久禁言。
近年来,粉丝为追星而参与集资、后援会资金管理缺乏监管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如果说后援会通过筹集粉丝资金集中购买明星周边产品是粉圈集资的1.0版本,那么后援会要求粉丝借贷购买明星周边产品就是粉圈集资的2.0版本。而此次后援会直接为粉丝提供贷款途径用以购买明星周边产品则可以被称为粉圈集资的3.0版本。目前已经有不少人对1.0版本的粉圈集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而3.0版本“后援会介绍粉丝借贷追星”存在的法律问题还有待分析。

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成为了全世界的关注焦点。法律人士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在于,人工智能会在多大程度上取代律师的工作?以后援会介绍粉丝借贷追星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比较ChatGPT、得理法问以及律师对该事件的分析,对于人工智能将在何种意义以及何种程度上取代律师工作,我们或许能够得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答案。
ChatGPT
在ChatGPT输入“后援会介绍粉丝借贷追星是否犯法”,得到回复如下图:

在ChatGPT输入“粉丝应援集资算非法集资吗”,得到回复如下图:

得理法问
在得理法问平台输入“后援会介绍粉丝借贷追星是否犯法”、“后援会为粉丝提供贷款追星是否犯法”或者“粉丝借贷追星的法律问题”进行提问,平台显示没有相关答案。然而,以“粉丝应援集资算非法集资吗”向得理法问提问,我们得到的回复如下:
专业律师
最简单的法律问题永远是那些与法律规定一一对应的问题。如,故意杀人的,构成《刑法》第232条的故意杀人罪。然而,现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简单地与法律规定对应,尤其是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更为AI判断法律问题制造了困难。
从专业律师的视角出发,显然,“后援会介绍粉丝借贷追星”并不是一个能直接对应法律规定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至少存在三方主体:后援会、粉丝、明星。明星如果并未参与到其中,则通常不会被要求承担法律责任。实际发布微博介绍粉丝借贷款或者为粉丝提供贷款的主体并非所谓的后援会,而是使用后援会微博账号发布该条信息的人。粉丝也需要具体到特定的主体,其中如果有的粉丝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依据《民法典》第144、145条的规定,其借贷行为可能无效或者被撤销。同时,无论后援会账号的运营者是自己为粉丝提供贷款、还是介绍粉丝向他人借贷,如果符合《刑法》第225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则有可能成立非法经营罪。此外,要求借款人出具身份证信息、手持身份证拍照等行为,存在因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而被要求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风险。

通过前述回答我们会发现,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虽然能够做到有问必答,但在处理法律问题时,ChatGPT所提供的答案更倾向于“片儿汤话”,即追求不出现原则性错误但是缺乏实际内容,无法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与此程序化的智能工具不同的是律师能够通过专业性较强的法律人工智能工具作为基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客观、专业的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最为全面的法律意见以及解决方案。以得理法问为代表的法律人工智能对于已有法律问题的信息统合能力很强,其从回答、相似问题以及相关案例三个维度出发,所提供的答案能够满足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需求。赶紧点击下方得理法问小程序链接,一起在线体验法律版ChatGPT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