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导语
“小理AI课堂” 将通过深入浅出的科普文章,带您深入了解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帮助您轻松掌握法律AI工具的使用技巧,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与大家探讨如何与大语言模型进行有效沟通,通过提供清晰、详细的指令获得准确实用的回答,提升工作效率。
任务解释+操作步骤
对于向大语言模型进行交流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我们在指导一位聪明但缺乏经验的新人。它们拥有广博的知识,但缺乏实际工作流程的认知。想象一下,你正在指导一位刚入职的律师助理。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详细解释任务要求,提供充分的背景信息,并列出具体的步骤。与大语言模型交流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提问时需要首先注重提示的清晰和直接。
例如,当我们需要匿名化一份法律文件时,比起简单地说“请删除所有身份信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指示:
“我需要匿名化一份法律文件。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将所有姓名、地址、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法人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替换为‘XXX’。
如果文本不包含身份信息,请保持原文不变。
只输出处理后的文本,无需添加额外评论。”
这样的指令不仅明确了任务目标,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有助于模型更准确地完成任务。
结构化提问+法律文书思维
在处理复杂任务时,我们可以借鉴法律文书的结构化思维,使用编号列表或项目符号来分解任务。例如,当我们需要将一份判决书转化为案例分析报告时,可以这样提问:
“请将以下判决书转换为案例分析报告。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取案件基本情况,概括案情。
2.确定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
3.检索并解读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4.进行法律分析,探讨可能的法律观点、结论及其理由。
5.总结本案的法律实务或法理启示。”
这种结构化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也能确保生成的报告更加全面和有条理。
同行复核
我们可以借鉴法律实践中常用的“同行复核”方法。在向大语言模型提问之前,不妨先让同事或助理阅读你的指令,看看他们是否能准确理解你的要求。如果人类都觉得指令不清晰,那么人工智能很可能也会感到困惑。
结 语
与大语言模型交流就像是在培养一位得力助手。通过提供清晰、详细的指令,我们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成果,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在法律这个讲究精确和严谨的领域,这种能力的提升无疑会让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竞争力。
让我们拥抱这个新时代,将人工智能视为我们的助手而非威胁。通过学习如何有效地与它们沟通,我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需要人类独特洞察力和判断力的复杂法律问题中,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