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终止是常见的法律现象。了解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对于劳动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你的权益保障。
一、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1.劳动合同期满:这是最常见的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当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且双方没有达成续签协议时,劳动合同终止。
2.劳动者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当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劳动合同终止。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在劳动者死亡、被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情况下,劳动合同一方主体消灭,劳动合同终止。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时,其法人资格消失,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终止。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当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时,其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终止。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除了上述情形之外,如果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出现,如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等,劳动合同也可以终止。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劳动合同终止,劳动者仍可能享有相应的权益,如经济补偿金、未休假的工资报酬等。因此,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